如果电音组合以一位DJ加一位MC的形式演出 能算B2B吗?

发布者:DJHHR
580 0 0

B2B在大型电音节以及一些数千人规模的仓库派对是一种存在已久的常见模式,但在2017年之前,国内似乎很少知名电音活动搞过这样的环节,导致直到2017年之后B2B在国内才开始普及。如果你还是不知道B2B的意思,我们也推荐你回顾曾经我们写过的文章()。再一次像大家推荐一个B2B视频,避免你对文字理解有误。

除了B2B出现之后不少人对B2B的定义有误解以外,不少人也对B2B的领域限制有误解。B2B在电音领域算是一种很热门的玩法,但它绝对不仅限于音乐制作人/DJ,在歌手领域依然有B2B这个说法,也就是“一人唱一句”,很多人在KTV点那么几首C-pop都会那么玩。B2B这个词本身就是Back To Back的意思,虽然说在打碟当中算是一种模式,但也不代表就不能引申到其它领域,喊麦MC甚至把它叫做“连麦”,听起来很糟糕。

再一次绕回主题,暂且抛开B2B在其它领域是什么情况不谈,打碟当中的B2B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接力性质,我放一首,你接一首,我再接一首,你再接一首,以此类推。B2B是没有上限的,十个人之间B2B也没问题,但人数越多肯定会越麻烦。如果要挑战高难度的B2B,我们还是推荐大家要先排歌,播放列表/顺序以及Hot Cue的设定非常重要,即兴B2B往往两首歌之间会有一定违和感,不确保任何选歌都能完成B2B。

随着近几年音乐制作人/DJ的组合越来越多并越来越火,像The Chainsmokers/Knife Party之类的,我们压根不需要去向大家过分介绍他们是谁,如果不知道他们,那很难说服别人你是一位电音爱好者。当然我们并不强调你一定得喜欢他们,只是至少知道。以The Chainsmokers/Knife Party为例,他们一起演出,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演出形式是B2B,反之The Chainsmokers/Knife Party平时并不B2B。

先说说The Chainsmokers,该组合有两位成员,Andrew Taggart和Alex Pall,还有一位曾经的成员Rhett Bixler在2012年已经退出。以The Chainsmokers为例,其实他们的演出形式就特别的简单,有些时候Andrew Taggart当DJ,Alex Pall当MC,而有些时候Alex Pall当DJ,Andrew Taggart当MC,分工非常明确。总之谁DJing,另外一个人就MCing,这样的配合应该是最普遍的。

至于Knife Party,有些不同,组合成员分别为Rob Swire和Gareth McGrillen,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如果是两个人一起演出,那么Rob Swire就会扮演DJ的角色,Gareth McGrillen就会扮演MC的角色,几乎是固定的。但是,由于Knife Party自身原因,这两年来中国的演出几乎都是“单刀赴会”,只来了Gareth McGrillen,由此也论证了一件事,Gareth McGrillen并非不会打碟,当他单独演出的时候就会切换到DJ的身份。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总而言之音乐制作人/DJ组合以什么形式演出都不奇怪。Above & Beyond前几年来中国演出的时候,其中一位成员甚至既没有打碟也没有MCing,但其实他是会打碟的,这只是组合之间配合模式的选择,无关技术。Above & Beyond的现场本身就没有MCing这个环节,强行MCing也不对劲。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些组合本身就长期以B2B的形式演出,或者成员有歌手也不奇怪,全部都是合理的。

音乐制作人/DJ组合必须以B2B的形式呈现?当然不是。我们认为DJ和MC的配合形式一样也是非常棒的。但如果既不DJing也不MCing,站在舞台上一个半小时什么事儿也不干,那我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乐迷觉得没问题就没问题。不好的是,这种情况往往会让人留下满头问号,例如Above & Beyond当年事后就引发了热议。这篇文章主要作为科普贴,让大众进一步区分B2B以及其它配合形式,可能有助于诞生更多优秀的现场。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本文为平台作者授权可可DJ音乐网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发现有侵权违规违 情况,请点击此处进行 举报投诉

发表评论
'